
3岁下肢瘫痪,一度做进背篓生活,7岁学会“用手”走路,10岁勉强上小学,一路走到职专的女子,怀孕惨遭丈夫抛弃,为抚养孩子意外走上带村民脱贫道路。
年入百万,带动几十户村民共同创业,甚至在创业大赛得过奖项。
这个“用手”淌出精彩人生的女子到底是如何挺过这日日夜夜?又是如何靠爬行一步步成功的?她如今又生活的怎样?
意外发生,人生转折
1980年,潘远香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村庄,从小她便活泼好动,比其他同龄人要更早的学会爬行。
然而,潘远香的人生早早便出现了转折。
1983年,潘远香三岁了,一场大病让她高烧不止,父母赶忙把她送进一家私人诊所,经过医生治疗后,潘远香的高烧退了下去,可她却再也不能走路了。
原来,在治疗时医生不小心将她的坐骨神经给打坏了,因为是小诊所,潘远香的父母也没法去追究,就这样,潘远香永远的失去了行走的能力。
从她记事起,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家玩,父母要出去干活,兄弟姐妹们要上学,村里也没有小孩愿意和她这个残疾人玩,潘远香时常一个人在屋里发呆。
让潘远香发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的一件事,发生在她七岁那年。
在一次烧柴火的时候,由于不小心将柴放多了,火星子烧到了外面,年幼的潘远香被吓坏了,她想跑可又跑不了。
情急之下,她用双手撑着地面,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爬了出去。
也是因此,她被迫学会了用双手“走路”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潘远香对读书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,在她的强烈要求下,父母终于同意送十岁的潘远香去上一年级。
每天,她要给自己的双手带好手套,因为家庭困难,她需要用稻草来编手套,时常还没到学习就磨破了,但她却毫不在意。
对于潘远香,能够上学她就已经很知足了,她不顾别人向她投来的目光,只看准了一个方向就向前冲。
这样的韧性和毅力也让她在学习上卯足了劲,经过日夜苦读,最终她的成绩保持在了班级的前三名,这也让她的父母感到十分欣慰。
可因为年纪越来越大,普通的高中已经无法再收留她。
本以为自己的上学生涯要就此结束,可一位好心的高职老师的出现,却再次点燃了她心中的希望。
原来,在了解到潘远香的情况后,这位招生老师十分赞赏她的精神,便决定帮助潘远香入学继续学习。
此事一出,不少媒体对潘远香的事进行了报道,也有许多的爱心人士对她进行了募捐,成功为潘远香省去了三年的学费。
就这样,潘远香毕业了。
2003年,她独自一人去到大城市闯荡,经过许多次的面试后,她终于被一家家装公司录取,凭借自己的头脑和智慧,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在随后的几年中,潘远香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奋踏实的态度存了不少钱,并成功按揭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。
这也让潘远香的内心十分激动,她从中看到了对生活的希望。
甚至和身边的丈夫分享自己的喜悦,只是丈夫并未鼓励半分,只是随意的将潘远香抛弃,从此再未回头。
此时的潘远香已经怀孕,丈夫的抛弃便意味着,潘远香要自己抚养孩子,甚至在自己用手撑起生活的同时。
没有办法,潘远香得让自己努力,赚钱成了潘远香做梦都在思考的问题。
2006年,为了能够有更多的钱养孩子,她将房子卖掉,又向邻居借钱,建了养鸭场。
可在此时,意外的到来给了却潘远香沉重的一击。
在养殖场成立没多久后,禽流感爆发了,一夜之间她养的鸭子全都成为泡沫,潘远香大哭了一场。
很快,调整过心情后潘远香再次整装待发,她做好了再来一次的准备。
她不服输,也不愿意输,2010年的潘远香开始养鸡,同样地,因为养殖成本太高,潘远香再次受挫。
潘远香开始复盘自己的失败,也开始寻找新的商机,终是察言观色,又四处讨教,潘远香一双手,一个一个询问终是问出了些门道。
2013年,潘远香决定养牛,她向街坊邻居借了不少钱,而大家知道潘远香是个能干的人,也都很乐意借给她。
潘远香并不懂如何养牛,她便继续向养殖户请教,还亲自去市场调查,慢慢的,她成了养牛的“专家”。
在养殖场成立后,潘远香都是亲自上阵,从给牛做饭,再到喂牛,铲牛粪,全都靠潘远香自己,腿脚不方便她就用双手支撑着,再苦再累她也从未抱怨。
她坚信,只要用心,就会有回报。
坚持不懈,终于成功
就这样,从一开始的30头牛,到后来的越来越多,养殖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。
因为喂养的仔细认真,养出的牛品质就好,大家也都愿意在潘远香这里买牛。
2014年,潘远香觉得,光是自己富可不行,还要带动全村一起富。
就这样,在这一年她成立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,在她的安排下,每头牛能赚3000左右,如果一家最少养三头,那么年入过万便不再是梦。
她的想法成为了现实。
2016年,她的肉牛养殖销售额达到了500万元,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。
现如今,潘远香的肉牛养殖产业已经形成产业链,直接面向市场,每家每户都参与到其中,真正实现了先富帮后富,让全村都富了起来。
面对上天给潘远香开的玩笑,她选择一笑而过,用坚强的生活态度去面对。
在别人还在为命运的不公而抱怨时,潘远香依然摸索出成功的道路。
而在成功后带领大家一起实现众乐,她用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成功的轨迹,更向人证明了,“用手”蹚出的人生依然鲜活有朝气。
